海南将建立全省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的标准体系
据了解,2019年底前海南将建立全省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的地方性法规及标准体系。2020年底前全省全面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袋、塑料制品。2025年底前全省全面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列入《海南省禁止生产销售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名录(试行)》塑料制品。此次《海南省全面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实施方案》的出台,将重点从“限”到“禁”。海南此次发布的“禁塑令”与此前各地的公布相关法令的区别在于,与经济付费等手段进行限塑不同,海南省公布的“禁塑令”是对目录中的塑料制品进行禁止。
这并非海南首次对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动手”。2008年,海南就出台了《海南经济特区禁止生产销售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规定》(即海南 “限塑令”)的相关规定,从当年10月1日起,海南禁止生产、运输、销售、储存、使用厚度在0.030毫米以下(含0.030毫米)的塑料购物袋和一次性塑料餐盒、碗、盘、碟、杯等餐具。这一标准高于当时国家规定的0.025毫米的标准。对厚度在0.030毫米以上的塑料购物袋,实行有偿使用制度。
国内实行全面“禁塑”,海南并不是第一个。2008年1月8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从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超薄塑料袋,并实行塑料袋有偿使用制度。2015年1月1号开始,吉林省正式施行“禁塑令”,规定全省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不可降解塑料购物袋、塑料餐具。这也成为全国施行“限塑令”6年以来,首个全面“禁塑”的省份。
全世界“禁塑”势头当火,有哪些国家在去年一年里开展“禁塑令”?一起来盘点:
欧洲
2018年欧盟议会投票,批准从2021年起禁止使用一次性塑料产品,以遏制日益严重的苏联废弃物对海洋和生态化环境的污染。根据提案规定,从2021年起,欧盟将禁止生产和销售一次性餐具、棉签、吸管等一次性塑料制品,这些用品将由纸、秸秆或可重复使用的硬塑料替代。塑料瓶将根据现有的回收模式单独收集,到2025年,要求成员国的一次性塑料瓶回收率达到20%。
新西兰
新西兰政府2018年8月10日报道,2019年将禁用一次性塑料购物袋。新西兰总理杰辛达·阿德恩和环境部副部长欧仁妮·萨奇表示,零售商从现在起将会有至少6个月的时间,逐步停止提供轻型塑料袋。相关提议认为,违反规定所需承担的罚款应提高至10万新西兰币,约合45万人民币。
智利
2018年8月3日,智利正式颁布“禁塑法”,禁止全国所有超市、商铺向顾客提供塑料袋。智利由此成为拉美首个全面禁止商家向购物者提供塑料袋的国家。“禁塑法”规定,从2019年2月3日起,所有大型超市、商场不得再向购物者提供免费或收费塑料袋,对每个违法提供的塑料袋,最高罚款370美元;2020年8月3日起,智利将全面“禁塑”。
法国
2018年7月12日,法国《欧洲时报》报道称,巴黎市议会近日投票通过的一项决议规定:从9月开始,各大市政公共机构比如学校、养老院、体育场和博物馆等,将逐渐禁止使用塑料吸管,法国2016年起就禁用了厚度低于50微米的一次性塑料袋。
此外,法国政府将于2020年开始全面禁用纯塑料的一次性餐具,取而代之的将是可降解袋和可堆肥袋。
澳大利亚
从2018年7月1日起,澳大利亚昆士兰州和西澳大利亚州禁止零售商向顾客提供一次性超薄塑料袋。自此,澳大利亚八个行政区仅剩新南威尔士州还没有实行禁塑令。
根据昆士兰州的规定,零售商如违规提供厚度不超过35微米的一次性超薄塑料袋,可能将会面临最多6300澳元(折合人民币3万元)的巨额罚款。澳大利亚最大的连锁超市企业伍尔沃思,从2018年6月20日起,在全国1000家门店停止向顾客提供一次性塑料袋,顾客购物时需自备购物袋或者购买可循环使用的环保塑料袋。
印度
2018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当天,印度总理宣布,计划2022年前消灭所有一次性塑料产品。印度第二人口大邦马哈拉施特拉邦的“限塑令”在2018年6月23日正式生效。
加拿大
5月,温哥华市议会投票通过“2040年零废品计划”(Zero Waste 2040 Strategy),2019年6月1日起,禁止市内商家向顾客发放一次性塑料吸管、泡沫塑料杯和打包餐盒。温哥华就此成为全球首个正式设立“零废品”目标和相应计划的城市。
韩国
2019年起韩国实行大型超市“全面禁塑令”。除鱼类和肉类等必须用塑料袋之外,相关大卖场和超市只能为顾客提供环保购物袋、纸质购物袋、可回收容器等盛放物品。如果被发现使用一次性塑料袋,商家将被处以最高300万韩元(约合2700美元)罚款。此前,韩国法令规定大卖场和超市不得免费提供一次性塑料袋。
英国
今年1月,英国特蕾莎·梅宣布将不遗余力地全面禁塑,除了征收各种塑料制品税费、加大对可替换材料的研发,还计划在2042年前消除所有可避免的塑料垃圾,包括塑料袋、饮料瓶、吸管和大部分食品包装袋。除了政府,英国女王也表明了自己强烈的禁塑决心,她要在所有皇室的地盘上全面禁止使用塑料吸管和塑料瓶。
在世界各国禁塑令的推广下,我们期待未来的地球多一些绿色,海洋生物无需在塑料袋的追赶下亡命逃生。
那生活中没有了塑料袋,我们如何购物?如何扔垃圾呢?关于购物,传统的编织竹篮,环保编织袋等,都可以作为购物袋使用。至于扔垃圾,那就更好解决了,没有了一次性购物袋,也有很多扔垃圾的替代方式。首先,干垃圾可以直接扔到垃圾桶里。即使套上塑料袋扔,袋子也可以循环使用。湿垃圾可能必须得用到一次性塑料袋。厨余垃圾是产生湿垃圾最多的地方,但只要做好了对厨余垃圾的处理,基本上不会产生湿垃圾。如果非要用到塑料袋,像食品包装袋、网购快递包装等,也可以保存下来装湿垃圾。
气候变化重创南极!
南极冰川正在加速融化,过去40年间融化加速了6倍。科学家的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南极洲西侧冰原被海水蚕食严重,而且情况持续恶化。主导整个研究项目的加利福尼亚大学尔湾分校冰川学家瑞格诺特(Erik Rignot)告诉第一财经记者,这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可以减慢冰川消失和海平面上升的速度。
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2013年的报告预测,如果保持当前的碳排放,到2100年全球海平面将上升接近一米。而前述最新研究报告则暗示着后果要比想象的严重得多。
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资料介绍,海平面上升会淹没岛屿,甚至包括马尔代夫、斐济和所罗门群岛等国家,还可能导致频繁且严重的旱灾、热浪、风暴和其他极端天气,损害庄稼,导致粮食短缺等和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灾害。
深圳盐田惊现海豚戏水,太震撼了!
据网友报料,在深圳盐田港海域惊现几只海豚腾空戏水,场面蔚为壮观!虽然只是在视频里看到,但是仍然震撼着每一个深圳人的心!因为这真的是深圳的贵客,有人感叹已经是很多年没见过的场景了。
海豚在深圳出现意味着什么?
证明深圳海域环保生态恢复的成果。真希望它们以后经常回来,这是深圳的一道亮丽的风景!
海豚的现状
根据百度百科显示:海豚是大型食肉动物,处于食物链的顶端,除了较为凶猛的鲨鱼之外,其它海洋生物基本不对其构成威胁。但是,早在2008年,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的调查报告就显示:现存的大约四分之一的鲸类和海豚,都不同程度地受到生存威胁,甚至面临灭顶之灾。因此可以说:
海豚面临这样的生存困境,最大 的幕后推手还是人类
1、直接的捕捞全球化的渔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捕鱼强度和广度,尽管人们有了较为环保的捕鱼技术,但传统的手段还是随处可见,给全世界的海豚们带来灭顶之灾。意在捕鱼,但误捞海豚的事情,还是时有发生;另外,由于人类的一网打尽,大鱼小鱼尽收网中,海豚只能眼巴巴看着自己的食物变成了人类的盘中餐。在东亚(日本)、南亚、东南亚和非洲、南美的部分地区,猎杀海豚,是千百年来不变的习俗。据统计,在被捕后的90天里,53%的海豚郁郁而死;海豚的自然寿命平均为45年,半数被捕的海豚却在被捕后两年内死去,而它们的平均生活年限,也仅为5年;在人工环境里,海豚极易患上肺炎、肠炎等疾病,还会因为氯水中毒和长期抑郁惊慌而活不过七年之坎。
2、环境的破坏
(1)、海洋环境污染
由于人类不假思索地向海洋和河流倾倒各种生活垃圾、工业废水,还有各种的农药污染和油田废物,已经让原本清澈的海洋变得浑浊不堪,而石油泄漏等大型事故时有发生,更是让海洋环境进一步恶化。在人口密集的沿河、沿江水域,富营养化和重金属污染已经威胁水生物的生活环境,毒性海藻大量繁殖,也使这里的水域危机四伏。即使处于食物链顶端,海豚还是不能幸免,生殖和免疫系统受到严重损害,死亡率也大大增 加。
(2)、澡音污染
听觉是海豚最为灵敏的感官,捕食、游走和嬉戏,都是依靠听觉进行。各种水下作业工程设备和日夜来往不息的大小船只,不仅惊扰了海豚的生活,海豚与船只“撞车”时有发生,这些人类活动的“噪音污染”,也使得海豚不堪其扰,身心受损,行为失控、压力倍增、生活习性出现异常。
(3)、全球变暖
全球变暖、气候变化、海平面上涨引发的降水、水温和盐分等等生态环境变化,特别是部分沿海水温在短短半个世纪上升了3~4摄氏 度,变化之快,使海豚们应接不暇,无所适从。就在不经意的短短几十年间,它们曾经的欢快游弋的水中乐园,已经变得四面楚歌,岌岌可危。深圳这次出现海豚,也许意味着深圳的海洋环境在逐渐的变好,或者是渔业管理越来越完善等结合的因素,无论无何,或许综究是在往好的方向发展,这是值得庆幸的,也希望咱们的海洋环境能越来越好,管理越来越到位,让海豚成人深圳的常客!
深圳六旬沙滩环卫工日清千袋垃圾 仅挣70元
阳光、沙滩是惬意的象征。在被称为“东方夏威夷”的深圳大梅沙海滩,尽管烈日下在50℃以上,但每天仍有数以十万计游客前往,海里冲冲浪、海滩玩玩沙成为结伴消暑纳凉的常见方式。
可是,幸福的游客,你可曾想过,这数万平方浴场为何能如此的水清沙幼?因为有周大爷和同事们的坚守。
“十米一个,排得整整齐齐,好看不得了!”周大爷乐抬头瞅一眼成排的垃圾桶,嘴上乐呵呵,手仍在绑垃圾袋。
瘦小的身躯、铜黑色皮肤、满口黄牙、如松皮般粗糙的双手,一身干净的工作服,严重的驼背,可以清晰的看到“驼峰”。弯腰,这不难,谁都会;换一个垃圾袋,需要重复5次,谁都行;可是,这里有150到170多个垃圾桶,一天换6到7次,这就不容易了。更不容易的是,周大爷在这里坚守了七年,如骆驼驼峰一样的驼背就是这样形成的!
怎么防嗮伤?周大爷的回答让记者后悔自己的肤浅:要晒伤早都晒伤咯,早都晒不伤咯!诚然,看得见的所有皮肤都是古铜色的,趋向暗黑的古铜色。其实,这样的皮肤,除了能扛得住伏天的高温暴晒,更抵得住冷风的侵袭,且不说冬天的风霜侵袭,就在当下他的皮肤每天都经历着“冰火两重天”。因为周大爷一天要上两次班,第一次是凌晨3点到早上8点,这时的海风只有15℃左右。而第二次是下午3点到晚上8点,这时的沙滩有多烫?到过沙滩的人知道,没有人会光脚去踩。
笑容从他铜黑的脸颊、黄黑的牙展现出来,也别是一种美。在垃圾桶里发现瓶子,他笑了。因为这是福利!他随身拖着一个袋子,里面装着满满的福利。福利还有打火机、能用的拖鞋等。 其实,最大的福利是加班。因为加班一个小时是15元。周大爷每天上8小时班,每月是2000元工资,平均下来每天不到70元;每天能加一到两个小时班,这让他很满足。当然,暑期会有消暑费,150元!“一天呀?”周大爷笑出声来:“你想咯!”累吗?能不累吗!记者没问,但见他跪在地上,从临时搭建的亭子下方掏出一打东西,然后再用沙滩把口子堵上。一游客就在离他不到30厘米的距离,他跪得自然,也不怕游客不小心踩到自己,也不怕误会。他也不会去想这些,因为习惯了,他的眼里只有自己的事。掏出的是垃圾袋;他用完了就在最近的亭子下掏出,这样方便,也省力。是要省省力了,今年,这位重庆籍的周大爷已63岁。按十米一个垃圾桶的算法,一天换1000垃圾袋,这意味着他要在沙滩上走上10000米,且还是负重前行,再按每袋垃圾10斤的算法,他要将10000斤垃圾从垃圾桶里提出。大爷负责换垃圾袋。换得很专业,每个结都打得很牢,成排的垃圾桶没看到有一个过多外露或飘出来。每次打完结,他都会再弯腰抓一把沙往空垃圾袋里扔,让垃圾袋沉到桶里。他把垃圾打好包后放在一旁,一辆沙滩车会过来收。
垃圾不落地,沙滩更美丽。在沙滩上有不少的警示牌:乱扔垃圾将处罚款50-200元。但是,记者还看到,沙滩上还有大爷的同事,左肩上挂个袋子,右手拿上滤筛子,在地毯式筛沙子,不时把一些细小的垃圾往袋子里放。周大爷也干过这活,他介绍,这活的标准是:一个烟头都剩不得!
热浪炙人,遗物寒心。在此巡逻执勤的武警广东省边防总队战士廖国勇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呼吁广大游客:既然是来冲浪,那就赤条条来,渴了就上岸补充,不要将冷饮、西瓜等带到沙滩上来;带就带了,剩余物好好的扔到垃圾桶内,不要丢在沙滩上,更不要用沙子埋起来,让阳光沙滩真正阳光起来。